听到“犹太”两字,首要想到的是“会集营”和“爱因斯坦”,遥想到欧洲很远的当地。假如你来到哈尔滨,那么才了解到另一段犹太史……
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,哈尔滨炮队街(现通江街)斜纹大街(经纬街)一带常常可以正常的看到许多头戴黑弁冕或小圆帽、身着黑长袍、鬓角疏松、蓄着胡须的犹太人。这儿是他们进行宗教、政治商业和社会活动的中心。
这一地带现在留存着许多犹太修建,从中可以精确的看出当年在哈尔滨的犹太人所构成的完好社会系统。
本来在道里通江街及周边,还可看到一幢又一幢造型特别、风格高雅,颇具犹太民族风情特征的欧式洋楼。
哈尔滨对犹太人并不生疏,道里,当年是犹太人最会集的当地,也是犹太人经商开店、金融出资、从事民族宗教活动和各种社会活动最为活泼之处。他们也把他们的宗教信仰带到了这儿。
早在1908年,哈尔滨犹太教哈西德教派就在道里地段街П·М·康恩家办起了自己的“密侬”(小规模的家庭祈求所)。
俄国十月革命爆发,俄罗斯的二万多犹太人流入哈尔滨,现有老教堂己包容不了这出人意料的犹太教徒。急需建造一座新教堂。
1917年,法因兰德和霍赫洛夫金将斜纹大街(即今日经纬街)地号出让给宗教公会,新礼堂地址就选在那里。
犹太新礼堂坐落道里区经纬街162号。之所以被称为新礼堂,是相对通江街犹太中心老礼堂而言的。
新礼堂是闻名犹太修建造计师约瑟夫.尤里聊维奇规划的。教堂为砖石结构,整个修建呈正方形,在主入口处设有三开门,圆心尖顶券架在4个廊柱上,构成了三连券外门廊,带有阿拉伯修建风格。
房顶覆盖了一个巨大的鼓座双圆心式穹顶,顶上屹立一个六角星。六角星也被称为大卫星,是犹太修建典型饰物。
1921年9月25日竣工,举办落成典礼。新教堂成为哈尔滨第二个犹太教会。
新礼堂占地1296.75平方米,可包容800人一起做礼拜,也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犹太礼堂。
哈尔滨解放后,犹太侨胞于1950年前后连续出境。犹太新礼堂于1956年封闭。
后来新犹太礼堂被用作哈尔滨市公安局沙龙。期间礼堂房顶上的圆穹顶也曾被撤除。
2004年从头补葺,做为“哈尔滨犹太前史背景和文明博物馆”,两层修建展现很多犹太人在哈尔滨活动的宝贵前史相片。
2014年大修今后,作为犹太前史文明纪念馆对外开放。从建于1918年的犹太教新礼堂开端,百年沧桑如浮云掠过,尽收眼底。
新礼堂的风貌仍旧,犹太老街的风华,仍然引发着人们的沧桑感叹,让人怠慢脚步低迴流连……
注:本文中除前史老相片,皆由作者卢贵拍照。卢贵: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,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会员。